看了上次的 《龐銚敲敲門》 剛好介紹到台南的後壁鄉裡的一個小農村
土溝村就是後壁鄉裡面的一個小村莊,
全村人口不到三十戶人家,一個看似平淡的庄頭,
加點巧思,也能創造不平凡的生命力。
位置不太好找 要進入土溝村時會經過一個綠色隧道 樹根上都還有掛上蘭花
土溝村 原本是後壁鄉內一個沒沒無聞偏僻的小村落
但經過南藝大建築藝術研究所學生投入社區的各項營造工作後
已成為全國知名的模範營造社區
例如這”土溝客聽”~就是由村長張佳惠家舊豬舍所改建的哦
土溝社造後的空間設計
由舊豬舍改建的鄉情客廳裡
南藝大學生利用卵石、混凝土、廢木料 營造出許多新的空間感
大致上的空間區分為3部份
分別是:鄉情客廳、鄉情廊道及鄉情小店
在鄉情小店內還有個圓桌
可以讓小朋友在裡面畫畫
我們家裡的二個小鬼頭 馬上就又開始要大顯伸手了
由台藝大學生與當地的阿伯親手做出的
石砌休息區
貼上了鮮艷色彩馬塞克石磚
連休息區也變的很童趣
仔細瞧哦!有沒有發現出什麼端倪呢?
呵~這個造型特殊的洗手台,可是用阿嬤時代才有的尿桶,
加上二支後視鏡做成的哦,後視鏡上還有彩繪著牡丹花、紅花哦!
是不是很復古啊!
就稱它為「後現代美學」應該蠻貼切的吧!
另外來到土溝 還有2處值得一看的空間 就是這”廚房”
”土溝悠活稻荷村”的設計概念
還勇奪首屆空間母語建築獎第一名哦
我們進入了竹仔脚村落
婆婆牽著阿妹走這個美麗的村頭
由台藝大學生擔任解說員 還戴上了斗笠融入這個農村
可別小看這些燒在磁磚上的老照片哦,
每張照片都訴說著一段段過往的歷史呢!
而且也是費盡功夫一張張從村民那兒收集到的哦,
照片上的人,現在可都是阿公阿嬤級的哦!
整個竹仔脚村落
處處都是藝術品 從牆面到電線桿
將整個沒落的村頭輕輕的抺上一點年輕的色彩
這村子,充滿著早期阿嬤年代的味道,隨處一瞥,處處是驚喜。
我,在後壁鄉土溝村的竹子腳,找到了我要的那份感覺!
腳踩在這片土地,抬頭抑望著天,
人跟人之間的距離居然是那麼樣的親近!
延伸閱讀我們的土溝行其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