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公想說反正自己現在是無業遊民

乾脆就利用這段時間好好走走

常在佑下課後帶著兩小子去圖書館去翻書

反而讓我發現了許多隱身在自己身旁的建築物

在去完台糖後順著路走來到我們一家四口最常去的林默娘公園旁

看到了這間運河博物館

全台經濟起源地-台南運河

將車停在運河的另一邊 慢步走在運河旁 

安億橋上的銅雕

老公推著娃娃車一副很辛苦樣 佑佑在前面箭步飛 

運河在經過整治後己成為台南人的休閒場所 

在我剛來南部時這裡還剛在整治 

總是很不喜歡經過這 感覺就像是貧民區 黑黑的髒髒的 

現在就算晚上在運河旁散步 灯光照耀在河面上 別有風味

隱身在大榕樹叢裡的運河博物館

大榕樹旁吊滿了祈福的許願卡 這兩棵榕樹被地方人士稱為 愛情樹

清同治四年(1865年)一月一日,

安平港正式開港,海關設於港口與鹽水溪口,

連接五條港,英、美、德等國外貿易商開始到府城發展並於安平與五條港區開設洋行,

逐漸掌握台灣對外貿易,隨著安平開港,

外國傳教士也到府城傳教,他們在台南建教堂、辦學校、設醫療所,

也引進新教育、西方醫學、科學等觀念,加速府城現代化。

 

這裡原是 台南運河安平海關 還保有從前的海關記錄黑板

一進入 工作人員超熱心的解說關於這棟建築物的歷史

牆上滿滿的舊時記錄照片 寫下了這棟建築的過程

 

台南安平在清朝時代留下特有的避邪物-劍獅

還開發成了有cute 版 更可以讓年輕人接受 

目前在安平的許多歷史建體 都還可見劍獅的縰影

1865清同治4年 建造的 保留日據時代的建築構造

工作人員 特別介紹 整棟是早期特有還故意保留下來的陶瓷配電 

現在這種技術己不復見 

 

房舍建造於日據時代,外觀是傳統的木構建築。

內部採用「編竹夾泥牆」,先以竹條編織成網狀的壁體,在其內外抹上泥土,

泥中參雜稻草、稻殼,是相當古老的築牆方法

海關處

 

在海關處的後方 還有個在日據時代建的防空洞



裡面的空間很小 還掛上了一幅早期人們躲在防空洞內手掩著耳朵驚恐的照片


這裡是在市政府於民國92年重新整建的

戶外於六日的特定時間都還會有音樂團體來演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iestr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