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行程滿載的我們 來到今天的第二站 -- 高雄鋼雕藝術節

在滿街的宣傳旗幟有句話-- 鋼有多燙?要看 城市的溫度

很意喻的一句話 .

 


千犬計畫之「打狗」為快

 

 

竹林(人)與狗的中都相遇

1603年的人類活動記載,高雄始有「打狗嶼」之稱,原為平埔族西拉雅族(Siraya)之分支馬卡道族(Makatau)的居住地,其語Takau為「竹林」的意思,「打狗」則為其漢語音譯。因此,證實了「打狗」一詞與「打」、「狗」均無直接關係,它實則只是一個實存樣態的歷史現實之揭顯方式,如此讓人有所因應,也教人可以有所懷念!


看到這個感覺有似曾似 .... 沒有沒像小時候會玩的轉圈圈

紅色的像一個地球的樣子 

這個就像進階版的

藝術計畫(Art Project)

暈眩計畫

 

 

離家出走的鳥

這一塊過去以窯場為中心所形成的社區結構,在歷史的過往,從製造生產到運輸、工作到住居生活與娛樂教育等,在舊式的會社形成圓心式的結構,而支撐這結構運作的傳統窯業,在時代的變遷下失去了重心,周邊蓋起了現代化的工廠或住宅大樓,尚未改建的社區或許老舊的依然佇立一旁,在形象上是乎頑強的要映證過去的歷史,與圍牆中矗立的煙囪呼應。在都市化的變遷下老舊社區反而成為了眾多高聳大廈所圈圍的異度空間,而窯場原本如心臟般帶動週邊生存狀態的核心價值消失,而成為都市人心中逃逸促狹空間的喘息地,小朋友成長、記憶的冒險空間或成為投資客的附加價值;這窯場過去中心性的榮光已然轉換成不同介入者心中的需求。當我們以藝術活動之名走進中都窯場,不免追索歷史境遇的想像,然而我們的感受是難以勾連出那一種舊有時光生存結構的相依性,或許原本生活於此舊有會社的人們,在此散步的時刻偶能恍神的回到過去;這場域不再是支撐周邊存在的幫浦,我更認為它像是都市與社區間潛意識的出口,滿足了我們都市理性化壓抑下的感性欲望。

整個展場最吸引我注意的就是這個

藝術計畫(Art Project)

築巢

此次鋼雕藝術節的場域是在中都窯場,專為建築居住而生產的磚塊,與生活習習相關,一塊磚慢慢堆疊構成了人類居住的空間,從一個點到一個面最後構成我們的生活空間,作品的發想與展現也從這開始,從一塊塊磚轉化成為金屬,鋼雕的元素,暗示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在造型上以築巢為結構體,一方面象徵人們的居住空間,也暗示著生命的演化,從人類的居住發展史而言,這個階段也是人類祖先進化的過程,人們跟大自然學習,利用大自然的資源,與環境緊密的連結,從中認識到環境的變遷,資源的可貴,如今全球越來越有環保的意識,進而對我們生活的環境有不同的思考的角度。提供另一種思維,對於這裡的歷史有緬懷的情素,更訴說著對資源環境的重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iestr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