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斯多葛派哲學者依比鳩魯說:「人的煩惱,並非來自事物本身,而是來自他對那些事物的看法。」

 有人對貧窮、清寒、土氣、肥胖,都不以為意,完全不會放在心上;有人卻對錢財、門面、裝扮、身份、地位等耿耿於懷,一切小心翼翼,深恐在別人面前丟人現眼,抬不起頭來。

 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名列富豪排行榜,對台北離譜的房價,不但搖頭,還感嘆:「現在台灣房價很高,誰買得起?連我也買不起。」不過,很多買得起的人,諸如頻頻在豪宅區內進進出出的所謂「醫生團」、「貴婦團」,不見得像王先生那麼有錢吧?

 大學學測剛結束,據報載,有些考生遲到、走錯考場、忘了帶准考證…,竟還能從容不迫,一點都不緊張;有些甚至進入考場就趴在桌上呼呼大睡,還口口聲聲說是「來混的」。

 同樣的「事物」,為什麼會有差別如此大的「看法」?

 關鍵就在於「態度」。

 態度,其實就是對事物的想法與感覺。

 現代心理學之父詹姆士曾說:「先有思想,跟著思想而來是對事物的感覺,而行為又是根據感覺來發動。」

 詩人愛默生也說過:「思想是行為的祖先。」

 具體的說,思想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

 現在的你,是你過去的思想、態度、行為綜合決定的結果。

 如果你對現在的你不甚滿意,要怨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過去的態度。

 假使你期望明天會更好,你今天就必須要有能使明天會更好的態度。

    專家指出,成功者的行為特質,包括:樂觀、熱誠、信念、果決、正直、自信、耐心、冷靜、專注…等,如果,你能擁有這樣的態度,你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iestr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